<趨勢觀察> 低功耗藍牙(Bluetooth Low Energy)在至智能家居的應用發展機會與瓶頸
Apple在FCC申請的iBeacon新裝置 - Apple iBeacon - 曝光了,Apple準備自己做iBeacon Gateway,是不是代表Apple開始要動手做硬體搞BLE-based Smart Home Solution?
Apple一直以來力推BLE(Bluetooth Low Energy or Bluetooth Smart),且一直謹守不把NFC晶片置入iOS裝置的策略,其目的就是要扶植BLE,而同時看好BLE的也不只Apple,比如幾個月前Samsung也正在研究同樣基於BLE發展的服務名為Flybell,目的也是要借其全球手機硬體的銷量,推廣類似iBeacon的服務,而Apple Store目前在店內使用的BLE Gateway則是Qualcomm Gimbal,至少我們知道一件事,就是Apple iBeacon的第一單生意應該是來自自家的零售店吧^^
BLE在商用領域的應用模式很清晰,其微型定位(In-Store Location)、微資料傳輸以及低功耗的功能主軸已經被廣泛看好,這部份就不贅述了,然而,BLE是否真的適合智能家居,或者換句話說BLE是不是能取代Zigbee/Z-wave這些現存的無線傳輸協定,甚或者只是互補的作用?
從BLE的技術來看,簡單來說其相較於Zigbee/Z-wave的優勢是定位,而劣勢是組網能力,BLE只支持一對一(One-to-One)或者一對多的星型拓墣(Star Topology),裝置不能在同一網路中同時做Master與Slave,不似雙Z協定支持網狀拓墣(Mesh Network),每個裝置都可同時接收與發送訊號,組網能力較BLE強很多。
因此其優勢就是倚靠其定位能做距離感測應用(Proximity Application),BLE可以分辨裝置目前是很近、兩米或者五米的差別,這在使用者行為應用上與Zigbee/Z-wave就有很大的不同了,比如很靠近、兩米、五米的行為就大不相同,舉個客廳的例子,離電視很近,電視自動跳出設定模式,離兩米就可能是要看電視,智能電視就會播出使用者想看的內容,離五米就是路過或者準備出門,電視應該在螢幕上顯示天氣訊息,諸如此類的應用,與Zigbee/Z-wave只有資料傳輸的功能大大的不同。
而其發展的限制也來自於主控裝置的選擇,您出門Shopping會帶手機接收訊息,但您在家裡怎麼可能隨身帶著手機?這就是一個應用上的大問號,由此推斷最有可能實現BLE-based Smart Home的控制並不是手機,而是穿戴式裝置,但這裝置還沒出現就是了...
總結:
- BLE的定位功能在智能家居的確有其發展的特殊性,也可以利用其他無限協定裝置彌補其組網能力不足的部份。
- Apple是否會開始投入硬體尋求最好的用戶體驗,正如其死敵Google的策略一般,iBeacon Gateway的後續發展值得觀察。